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
几十年来,袁老默默无闻地攻坚克难,只为了让国人能吃上饱饭。为了国家、为了解决人类生存问题,这位老科学家辛苦了一辈子。我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家里老人说,以前吃不起饭,为了能活下来连树皮都要抢着去啃。

而我们这一代人,生下来就不用为吃喝发愁,没有挨过饿没有吃过苦,确实无法对老一辈的苦日子感同身受。就像很多人说得那样:没有挨过饿的人,根本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。1974年的春天,袁隆平亲自培育的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稻“南优2号”,在安江农校试种时,667平方米(即一亩地)产量628公斤水稻,引发了全国关注,随后被大面积推广。
从1976年到1989年,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,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,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,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%的耕地,养活了占世界22%的人口,终于实现“农民不再挨饿”的梦想。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“绿色神话”。对于袁老的贡献,很多人说如果神农尝百草是解救万民,那么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就是造福苍生。从开始研究到成果显著,这数十年的时间,既是他斗志昂扬的坚守,也是他与杂交水稻死磕的艰难岁月。
然而这样一位有着突出贡献的老人,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当代神农,却也曾接二连三地被一部分人诋毁:他买了两部手机,有人诅咒他。他摸了一下豪车,就被恶意揣测生活奢靡。他有一栋别墅,就被攻击德不配位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如果杂交水稻的研究专利被市场化产出的话,袁老的收入也是很多郑爽之流没法企及的。所以,对于那些曾经诋毁他的人来说,袁隆平根本不屑,他曾说到过:“用财富衡量科学家的价值,太低级,太庸俗。”

曹操的《龟虽寿》中曾写道: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袁隆平生前,将近90岁的高龄,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水稻事业,带领研发团队在我国多地试验种植耐盐碱水稻。我还记得2019年,袁隆平曾说:“我们计划花8年时间,全国的盐碱地种上1亿亩海水稻,一年可增产粮食300亿公斤,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。”
他一生只做一件事,一直心系老百姓的温饱。但如今,91岁的袁隆平离我们而去,他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海水稻种到上亿亩规模的时候,但他的精神,他的贡献,我们永远不会忘记。像袁隆平这样的时代伟人,凭借自己对事业一生的执念,对科研成果的不懈追求,对国家、对人民的伟大贡献,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撼,为之敬佩。

如今老人家已经离去,只愿他一路走好!袁老,所有的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您!
作者:叫我社长大人